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大湾区应用型外语学科学术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建设高端论坛

2025年07月03日

2025年6月28-29日,由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外语学科学术联盟和9778818威尼斯外国语学院主办,网易有道、鼎校甄选、北京数智恒通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协办,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委员会指导的“大湾区应用型外语学科学术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建设高端论坛”在广州太阳城大酒店举行。应邀莅临本次年会及论坛指导与交流的有来自中山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商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9778818威尼斯等大湾区16所高校的专家、院系领导和专业负责人,以及网易有道、鼎校甄选、北京数智恒通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等协办单位代表。

 

 


论坛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以未来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建设、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育如何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外语专业的迭代升级,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

上午,“大湾区应用型外语学科学术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建设高端论坛”正式开幕,开幕式由9778818威尼斯特聘教授肖坤学主持。肖坤学教授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举办本次论坛的背景、主题和议题,介绍了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嘉宾和主旨发言人。

9778818威尼斯副校长焦方太教授致辞。焦方太副校长代表9778818威尼斯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焦方太副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威尼斯官网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肯定了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产教融合、数字赋能专业发展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期待未来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他指出,本次论坛旨在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为推动大湾区外语教育的发展凝聚新的共识,共同描画人工智能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最后,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外语学科学术联盟副理事长何明珠教授致辞。他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外语学科学术联盟理事会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9778818威尼斯外国语学院肖坤学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的细心谋划与辛勤付出表示感谢。随后,他向与会代表简单介绍了大湾区应用型外语学科学术联盟的设立初衷,即通过开展学术沙龙、文学研究等学术活动为联盟成员提供学术交流机会。他对外语专家学者、教育家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学科成员们精诚团结,合作共赢;二是希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青年外语教师们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他相信,通过本次论坛外语学科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加持与赋能,以另一种新的形态更加繁荣昌盛。

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王东风教授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全球语言服务与外语教育生态。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的突破,既为外语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亟需各院校重新思考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语言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如何培养既精通外语又具备良好数智素养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如何构建适应AI时代的外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最后,他表示,本次论坛的议题设置紧扣时代脉搏,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相信通过本次论坛会为大湾区外语教育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幕式后,与会代表合影留念,随后正式进入论坛的主体环节。

本次论坛共安排3位专家主旨发言,11场专题和1场院长专业建设经验交流。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建设,专家们从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些外语专业建设新思路。


主旨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外语建设提出的最新要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外语教学需在提升学生外语能力的同时培养其AI素养。外语教学与AI素养结合,既能优化语言学习效率,又能拓宽职业前景。报告聚焦AI浪潮下外语类专业的守正创新路径,以翻译专业为典型案例,提出构建翻译人才培养“AI素养、跨文化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三位一体的新体系;展示如何将编程思维与人工智能素养有机融入外语教育框架,推动教育理念从“工具化训练”向“能力整合”转型。

论坛核心共识凸显三大方向:第一,教育者需构建“工具应用-伦理反思-认知升级”三位一体的AI素养框架,将技术内化为教学进化的驱动力;第二,课程改革须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全球视野”双坐标,如大湾区经验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第三,人才培养标准转向“技术实操力+人文批判力+创新应变力”的融合维度,重塑语言服务领域能力图谱。这些研究既包含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创新案例,也涵盖宏观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思考,为数字化时代的语言教育转型提供了理论参照与实践路径。

(李德凤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外语教学与AI素养培养的融合探索”的主旨发言)

(冯光武教授作题为“AI背景下我国外语专业的守正发展”的主旨发言)

(刘康龙教授作题为“由‘术’入‘道’: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与翻译教育的变革路径”的主旨发言)

(鼎校甄选王芳总经理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北京数智恒通科技有限公司王鹤总经理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复旦大学出版社黄见区域总经理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华语教学出版社陈小琴主任作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介绍)


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核心聚焦AI时代外语教育的三大攻坚命题,一是教学效能的“精准性困境”;二是产教融合的“场景脱节危机”;三是能力重构的“学科壁垒枷锁”。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要构建“五维能力动态评估图谱”,用AI分析口语流利度、逻辑连贯性等微观指标,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搭建“AI Agent沙盘系统”,动态模拟市场偏好,实时拦截文化冲突表述;创建“体裁-情境双驱动写作框架”,利用LLM生成百万级商务信函案例库。同时提出教学范式要从工具应用到认知共生,人才标准要从语言能力到数字生态位,教育生态要从单一学科到区域创新体的三大转变。专家们的主题发言在于为外语教育锚定航向,是用技术解放人力、用数字赋能教学,更是用人文定义未来。

(涂兵兰教授作题为“跨学科视域下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专题发言

(张广奎教授作题为“外语教育的困境与突围:应用型高校的转型探索”的专题发言

(曾娟副教授作题为“人机协作命制读后续写试题的决策过程研究:来自新手命题员的证据”的专题发言)

(张嵛老师作题为“AI Agent在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的应用探索”的专题发言)

(温宾利教授、兰玉副教授作题为“AI赋能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的专题发言)

(刘四平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英语教师教学知识重构”的专题发言

(朱世卫老师作题为“人工智能与外语专业跨学科深度融合路径探索——机遇、挑战与未来展望”的专题发言)

(杨维忠副教授作题为“体裁·智能·实战:AI驱动下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重构与效能提升研究”的专题发言)

(陈树坤副教授作题为“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atic Choices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in Human-Written and AI-Generated Texts”的专题发言)

(夏逸慧博士作题为“AI配音在高校日语数字化教材制作中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的专题发言

(肖坤学教授、李海松副教授作题为“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发言)

 

 

6月29日上午,论坛进入院长专业建设与发展经验交流环境。

院长们一致认为,本届论坛是以破界之勇开拓教育疆土、凭扎根之力守护人文星火、在共生之路上孕育兼具算法思维与诗性灵魂的湾区新型外语人才为目的,编织出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专业建设的壮阔图景。

肖坤学教授在大会总结中表示,在时代浪潮中,外语教学应该向下如“岭南古榕”般深扎基础课程,让外语教学在技术滋养中焕发新生;向上携联盟院校贯通湾区语言智能云枢,共享语料库与实训平台资源。未来,外国语学院将以本次论坛为战略原点,全面启动三大攻坚行动:一、深度推进AI助教系统与教学全流程融合,让智能诊断与动态适配成为课堂新常态;二、联合湾区产业力量共建沉浸式语言工场,在跨境支付谈判、智能产品出海等实战场景中锻造学生双元能力;三、创新开设批判性AI素养课程,培育驾驭算法、诠释文化、守护伦理的新生代。

 

 

 

此刻启程,共赴山海:以技术密钥解锁教育新域,凭人文星火照亮智能深航,在湾区热土共书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时代华章。


(图文/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学校荣誉校长Jean-Marie Lehn教授再访华商,并为师生作《通向复杂物质的阶梯:化学!》专题讲座!
下一条:数智赋能企业经营,青春闪耀沙盘赛场——9778818威尼斯成功承办2025年全国高等院校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广东省选拔赛